南极洲因其冰雪覆盖的极端环境而闻名于世,这片广袤的冰冻大陆是地球上最原始、最纯净的生态区域之一。尽管这里的环境异常恶劣,寒冷和风雪不曾退让,但南极洲却意外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。适应极端环境的南极动植物,不仅展现了生命的顽强,也使南极生态系统充满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。这篇文章就略略探索一些南极具有代表性的野生动植物,揭开这片白色大陆上神秘的生态奇观。
南极洲的动物种类相对较少,但每种动物都有独特的适应性来应对极端的低温环境和漫长的冬夜。这些动物以独特的方式生存,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之处。
1. 企鹅:南极的象征
南极洲的企鹅无疑是这片冰雪大陆上的象征。它们的数量庞大,密度极高,分布范围也非常广,遍布南极大陆的沿岸地区以及周边的亚南极岛屿。可以说,只要踏上南极洲,就几乎随处能见到这些可爱的生灵。南极地区的企鹅占据了全球海鸟总数的十分之一,是这片区域的代表性动物。
在南极,共有八种企鹅,它们分别是:阿德利企鹅、帽带企鹅、帝企鹅、金图企鹅、王企鹅、马可罗尼企鹅、跳岩企鹅和麦哲伦环企鹅。这些企鹅种类不仅数量庞大,而且分布广泛,各有其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方式。
目前,南极地区大约有1.2亿只企鹅,其中数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鹅,达到了约5000万只;其次是帽带企鹅,约有300万只;数量最少的则是帝企鹅,约有57万只。阿德利企鹅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形成了庞大的群落,常常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阿德利企鹅在雪地上聚集,场面十分壮观。
这些企鹅的生活方式独具特色:它们的时间几乎一半在海里,一半在陆地上,以南极海域中的磷虾为主食。磷虾不仅是企鹅的主食来源,也是鲸鱼等其他南极动物的主要食物,相比之下,企鹅的食量约为鲸鱼的一半。企鹅们喜爱群居生活,一群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只,甚至最多时能达到20万只。它们时常出现在冰架、冰山、浮冰和陆地上,彼此依偎,成为南极海岸线上一道生动的风景线。
想了解南极的企鹅长什么样?习性寿命和栖息地等等,参考这篇文章
2、鳍脚目动物:冰海的猎手
在南极冰封的海洋中,海豹和它们的“鳍脚”亲戚们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居民。南极的鳍脚目动物种类丰富、数量庞大,它们的四肢早已进化成了适合游泳的“鳍”,使得它们在水中灵活迅捷,然而在冰面上却显得笨拙。但正是这类独特的结构,使得海豹们在南极的冰冷水域中无所畏惧,游刃有余。
鳍脚类动物与熊类在进化上关系密切,二者的祖先相近,而鳍脚类的种种演化则使它们完全适应了海洋生活。这类动物都是严格的食肉动物,其中一些种类甚至堪称南极的“猛兽”。尽管南极没有类似北极熊这样的陆地顶级掠食者,但豹形海豹在水中也展示出了它们作为捕猎者的强大威力,甚至会猎食企鹅。由于南极大陆严酷的环境,鳍脚目动物是少数能够在此繁衍生息的哺乳动物之一,成为南极生态系统的重要一员。
南极的鳍脚目动物主要包括5种海豹和1种海狮,它们分别是:豹形海豹、南象海豹、威德尔海豹、食蟹海豹、罗斯海豹和岛海狮。目前,全球的34种海豹中,约90%的种群生活在南极地区,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的沿岸、浮冰区和某些岛屿附近的海域。它们多在海冰和冰缘线上活动,在这些地方繁殖后代,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豹形海豹(Leopard Seal)
豹形海豹,因体表上类似豹子的斑纹得名,是南极海域中唯一的“顶级掠食者”。这类海豹体长可达2至3.5米,身形修长,皮肤呈深灰色,胸腹部带有明显的花斑。其锋利的牙齿和独特的鼻孔使其面相颇具威慑力。豹形海豹的捕食对象包括企鹅,甚至会攻击其他种类的海豹。与其他海豹不同,豹形海豹往往独来独往,行动隐秘,常在南极的乔治王岛一带出现。它们凭借水中的卓越捕猎能力,成为南极食物链中不可忽视的角色。
南象海豹(Southern Elephant Seal)
南象海豹以其特有的“象鼻”而闻名,鼻部带有类似肉瘤的突起。成年雄性南象海豹体长可达6米以上,体重可达2.5至3吨,是南极最大的鳍脚类动物。与北极的海象不同,南象海豹仅有“象鼻”而无象牙。它们通常在夜间觅食,以鱼类、虾类和乌贼为主食。南象海豹的牙齿锋利,但牙齿间隔较大,因此进食时几乎不咀嚼,直接生吞猎物。这些“庞然大物”喜爱在岸边悠闲晒太阳,与其巨大体型形成鲜明对比。
威德尔海豹(Weddell Seal):威德尔海豹是地球上分布最南的哺乳动物,能够生存至南纬77°的海冰区域。威德尔海豹体型中等,主要生活在南极的冰封水域中,常在冰层的裂隙间活动。它们以磷虾、鱼和乌贼为食,潜水能力极强,最长潜水时间可达一个小时。尽管体型温和,它们的天敌却包括虎鲸和豹形海豹。威德尔海豹在海冰上生活悠闲,但一旦进入水中则显得格外灵活,展现了极强的适应能力。
食蟹海豹(Crabeater Seal)
食蟹海豹又名锯齿海豹,是南极海豹种类中最常见的一种,体长通常不到3米,皮毛呈淡红白色,分布于南极大陆周围的广大海域。尽管名字叫“食蟹海豹”,但它们并不以螃蟹为食,主要捕食磷虾。食蟹海豹的牙齿尖细交错,能够如同过滤器一般将海水中的磷虾滤出,非常适合在磷虾丰富的南极水域中觅食。它们通常喜欢栖息在浮冰上,是南极的标志性物种之一。
罗斯海豹(Ross Seal)
罗斯海豹是南极洲的“土著居民”,外形短粗,皮毛呈淡黄色,体型偏小,栖息地多位于偏僻的罗斯海一带。罗斯海豹与其他种类的海豹相比,性格较为内向,不常出现在人类视线中。它们以虾、乌贼和章鱼为食,偶尔也会摄取一些海藻。这种海豹最特别的地方在于,它们可以将头完全缩进臃肿的颈部,仿佛拥有一个“隐形斗篷”,显得十分与众不同。
岛海狮(Antarctic Fur Seal)
岛海狮,也称南极软毛海豹或南极海狗,是海狮科的一员,分布于南乔治亚岛及周边岛屿。与海豹不同,岛海狮有明显的外耳,前肢发达,可以撑起上半身,甚至能够爬上陡峭的岩壁。岛海狮身披密集的毛皮,曾因皮毛珍贵而濒临灭绝,现已在保护措施下种群有所恢复。岛海狮性格较为暴躁,偶尔会主动接近游客,因此观察时需保持安全距离。它们在陆地上的行动力比海豹更强,能快速爬行,显得十分矫健。
3. 鲸鱼:海洋中的“巨无霸”
在南极辽阔的海洋中,鲸类动物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“巨无霸”。鲸类分为两大类:齿鲸和须鲸。齿鲸依靠锋利的牙齿捕食猎物,典型的种类包括虎鲸、抹香鲸和海豚;而须鲸则通过鲸须板滤食磷虾和小型鱼类,代表种类有南露脊鲸、南极须鲸和座头鲸等。大多数鲸类在全球海域中广泛分布,从北极到南极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,但南露脊鲸、南极须鲸和部分海豚种类则是南半球的“特产”。
南极海域栖息着约12种鲸类动物,近年来中国南极考察队观察到的鲸类主要为座头鲸、南极须鲸、少量虎鲸以及蓝鲸。这些鲸类不仅适应了南极冰冷的海域,还以南极丰沛的磷虾资源为食,形成了独特的南极鲸类生态。
南极鲸类的代表物种
南露脊鲸(Southern Right Whale)
南露脊鲸是南极海域的独特“巨人”,它们没有背鳍,巨大的头部上长有厚厚的老茧,看起来十分独特。这些头部的老茧实际上是露脊鲸适应冰层环境的结果。为了保持体温、适应寒冷,南露脊鲸的皮下还有厚厚的脂肪层,这也限制了它们无法在热带水域生活,因此它们的分布范围仅限于南大洋。
南露脊鲸的另一大特点是喷出的V字形分叉水柱,这一特征使它们在众多鲸类中易于辨识。这种鲸类主要以磷虾为食,在寒冷的南极水域中游弋,静谧的海面上时常会看到它们喷出的独特水柱。
南极须鲸(Antarctic Minke Whale)
南极须鲸体型巨大,拥有镰刀形的小背鳍,偶尔会把头伸出海面探望四周,但它们并不常跃出水面。南极须鲸的呼吸喷出的水柱呈一团模糊的雾状,区别于露脊鲸的V字形水柱。作为南极特有的须鲸物种,南极须鲸主要生活在南极的开放海域中,依靠鲸须滤食南极海洋丰富的磷虾。
南极须鲸不仅体型巨大,且通常成群活动,给南极的海洋增添了壮观的景象。尽管它们是温和的食草动物,但其庞大的体型和独特的背鳍轮廓,依然令海洋探险者叹为观止。
座头鲸/大翅鲸(Humpback Whale)
座头鲸,又称大翅鲸或驼背鲸,是南极海域中最具“表演性”的鲸类之一。它们拥有修长的胸鳍,犹如翅膀一般,尤其擅长跃出水面,整个庞大的身躯会腾空而起,再重重地砸入水中,形成巨大的水花。座头鲸有着复杂而多变的叫声,被誉为“情歌王子”,尤其在求偶期间会发出丰富的“歌声”,这是它们吸引配偶的独特方式。
座头鲸虽然分布于全球海域,但南极水域的座头鲸群数量较多,常在这里觅食、繁殖,成为南极之旅中的一大亮点。游客们有幸目睹座头鲸出水的优雅舞姿和它们独特的“歌唱表演”,无疑是一大难忘的体验。
虎鲸(Orca / Killer Whale)
虎鲸,也被称为“海洋中的顶级猎手”,在南极到北极的海洋中均可见到它们的身影。虎鲸有着标志性的黑白体色和高耸的背鳍,体型不大,但捕猎技巧和速度无与伦比,游速可达每小时30节。虎鲸不仅可以捕食海洋中的鱼类,还能联合族群攻击海豹,甚至其他种类的鲸类和鲨鱼。凭借强大的咬合力和极高的智商,虎鲸在南极食物链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顶端地位。
虎鲸的族群文化相当独特,不同族群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捕猎传统:有的族群主要捕食鱼类,而有的族群则专门猎食海豹。它们在捕食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团队协作,族群成员之间配合默契,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智慧。
南极的南大洋是鲸鱼的栖息地,特别是在夏季,这里的浮游生物和磷虾资源吸引了大量鲸鱼迁徙而来。南极常见的鲸鱼种类包括:
4. 海鸟:南极空中的精灵
南极地区的鸟类全都是海鸟,除了不会飞的企鹅外,其余都是飞鸟。这里的海鸟种类不算多,但数量极为庞大,南极的海鸟总数约占世界海鸟总数的18%,因此被称为“飞鸟的天堂”。在这片冰雪大陆上,只有洁白美丽的雪海燕是真正的南极“土著”,其他的海鸟则是来自南半球或远道迁徙的“侨民”。
南极的海鸟种类虽然稀少,但数量惊人。这里生活着约6500万只海鸟,主要种类包括企鹅、信天翁和海燕。南极海鸟中,信天翁约有3900万只,海燕约1100万只,加上数量庞大的企鹅,总数高达1.78亿只,占全球10亿只海鸟的18%。其中,36种海鸟在南极地区繁育后代,有的终生栖息在南极,有的则会长途迁徙至北半球。
南极典型海鸟种类
黑眉信天翁(Black-browed Albatross)
黑眉信天翁羽毛黑白相间,眼睛上方有明显的黑色眉纹,翼展可达2.1至2.5米。它们通常在地面上筑巢,巢穴像粗胚陶杯,由植物纤维、泥土和粪便构成。小信天翁雏鸟在巢穴中等待父母捕猎归来,少有离巢的举动。
漂泊信天翁(Wandering Albatross)
漂泊信天翁如其名,几乎终生漂泊在空中,饮海水解渴,几乎不落地栖息。它们以鱼虾为食,翼展超过3米,是世界上翼展最大的鸟类。它们体重在6到12公斤左右,远大于黑眉信天翁。
灰头信天翁(Grey-headed Albatross)
灰头信天翁头部呈烟灰色,名字便由此而来。它们广泛分布在环南极区域的孤岛上筑巢,喜欢在高纬度海域觅食,是典型的环南极分布鸟类。
灰背信天翁(Light-mantled Albatross)
灰背信天翁的羽毛大部分为黑色,背部浅灰,飞行时尾部呈楔形,能够长时间滑翔。它们喜欢浮在海面觅食,以鱼类、鱿鱼和甲壳类为主,通常成对或小群体在南半球的岛屿上筑巢。
蓝眼鸬鹚(Blue-eyed Shag)
蓝眼鸬鹚黑白相间,眼周围有一圈醒目的蓝色“眼影”,前额有一对黄色“肉瘤”,外观有几分像纤瘦的企鹅。它们擅长潜水捕猎,翅膀也进化为划水工具,在水下能通过灵敏的听觉捕食。
南极燕鸥(Antarctic Tern)
南极燕鸥身形似鸥,尾羽如燕,橙红色的脚十分醒目。夏季时头部呈黑色,冬季则转为白色条纹。南极燕鸥常数百只聚集飞行,低空翱翔,叫声尖锐而密集,极具辨识度。
雪鹱(Snow Petrel)
雪鹱是南极大陆的“袖珍海燕”,全身洁白,只有喙和脚爪为黑色,翼展在75至95厘米之间,体型与海鸥相似。雪鹱喜欢在岩缝中筑巢,巢穴简陋,以南极大陆边缘为主要栖息地。
灰鹱(Sooty Shearwater)
灰鹱是一种中型海鸟,通体褐色,喉部为灰白色。它被誉为“迁徙之王”,每年能飞行6.4万公里,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半。它们的长翅和纺锤形身体使其适合长途飞行。
花斑鹱(Cape Petrel)
花斑鹱体型如鸥,背部和翅膀上有黑白花斑,模样像“奥利奥”麦旋风。它们的喙顶端呈钩状,鼻孔为两个管口,喜欢咯咯叫或发出呼噜声,以磷虾、鱼类和鱿鱼的内脏为食。
南极鹱(Antarctic Petrel)
南极鹱又称南极海燕,身体为深棕和白色的对比色块,主要栖息于罗斯海和威德尔海。它们喜欢在游泳时捕食,以南极磷虾、鱼和小鱿鱼为主要食物。
银灰暴风鹱(Silver-grey Fulmar)
银灰暴风鹱也被称为银灰海燕,身体通体雪白,翅膀上半部呈灰色。它们在南极海域翱翔,时而独行,时而群聚,是南极空中“白色精灵”之一。
南极贼鸥(South polar skua)
南极贼鸥是生活在南极乔治岛上的一种凶顽强悍的稀有鸟类。它只生活在南极,体型略大于普通海鸥,羽毛多呈黑色,喜欢在山包上建窝,并且习惯于成双成对的雌雄并栖。它之所以得此美名,是因为好吃懒做,不劳而获,它从来不自己垒窝筑巢,而是采取霸道手段,抢占其他海鸟的巢窝。
5. 浮游生物:海洋生命的微小支柱
南极海域之所以能够支撑庞大的鸟类和哺乳动物种群,主要依靠水中丰富的浮游生物资源。这些微小的生命,虽然看似不起眼,却是南极海洋食物链中的关键一环,维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。在南极浮游生物中,最为重要的无疑是磷虾。
磷虾(Antarctic Krill):南极海洋的“黑眼虾”
磷虾在南极海域的食物链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。它们是一类小型甲壳动物,外形与对虾类似,但体型更小。由于它们的眼睛呈黑色,因而得名“黑眼虾”。磷虾的外表为金黄色,体内带有球状发光器,夜晚时会发出蓝绿色的磷光,因此它们也被称为“磷虾”。
磷虾富含高蛋白质,是南极多种动物的主要食物,包括鲸、海豹和企鹅。巨大的须鲸一次能够吞食数吨磷虾,而南极海域中磷虾的总量被估计高达50亿吨,为南极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。
南极其他重要浮游生物
除了磷虾,南极海洋中还生活着多种其他浮游生物,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浮游生态系统,为南极的水生和陆生动物提供了重要的食物资源。
浮游藻类(Phytoplankton)
浮游藻类是南极海洋中的主要生产者,尤其是在夏季,它们在阳光和营养丰富的水域中大量繁殖,形成“藻华”,给整个南极食物链提供了充足的能量。浮游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,释放氧气,是磷虾和其他浮游生物的直接食物来源。
桡足类(Copepods)
桡足类是一种微小的甲壳动物,分布广泛,在南极海域中的数量非常庞大。它们以浮游藻类为食,是磷虾、鱼类和一些海鸟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。桡足类的数量和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,它们是浮游生物食物链的重要环节。
刺胞动物(Cnidarians)
刺胞动物包括水母、浮游水螅等。水母在南极海洋中并不多见,但其特殊的生态角色不可忽视。水母是南极海洋中的捕食者之一,捕食小型浮游生物,并为一些鱼类和大型掠食者提供食物来源。
海鞘(Salps)
海鞘是一种透明的漂浮生物,以浮游藻类为食。它们常常在南极海域中成群出现,形成“海鞘链”。海鞘在营养丰富的水域中迅速增殖,并能在短时间内大量吸收藻类,对南极海域的碳循环起到了调节作用。
长腕虫(Chaetognaths)
长腕虫,也被称为箭虫,是一种细长的捕食性浮游生物,以其他小型浮游生物为食。它们在南极海域中数量庞大,是鱼类和其他大型浮游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。
南极小型软体动物(Pteropods)
这些小型软体动物被称为“海洋的天使”,因其精致的透明身体和优雅的游动姿态而得名。南极小型软体动物以浮游藻类为食,是许多鱼类和海鸟的食物来源。这类浮游生物对酸化海洋极为敏感,气候变化对它们的生存构成了挑战。
南极的动植物展示了大自然的奇迹,这里的生态系统尽管看似简单,却充满了微妙的平衡。南极洲是地球上最纯净的生态区域之一,其生态系统受到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愈加显著。随着冰川融化和南极海洋温度的升高,南极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都在受到威胁。南极的保护不仅仅关乎这片大陆,更关乎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