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 around procedures flytruecourse.com

Private Pilot必读—如何正确执行 Go-Around?避免坠机的最后一道防线

“Go-Around” 是飞行员最该熟又最常被忽视的操作之一。它不是失败,也不是尴尬,而是一次主动的安全选择。很多飞行事故的调查结果都指向一个结论:当时如果选择复飞,就不会出事了。

本篇文章将帮你搞清楚:

  • 什么是 Go-Around?
  • 什么情况下该果断复飞?
  • 正确的执行步骤是什么?
  • 常见错误有哪些?
  • 如何在训练中建立“复飞是正常动作”的心态?

什么是 Go-Around?

简单来说,Go-Around 就是“放弃降落,拉起复飞”。当你判断继续落地有风险,或者塔台指令你复飞时,Go-Around 让你安全地重新进入流控,准备下一次尝试。

它既可以由飞行员自主发起(pilot-initiated),也可以由塔台指令(ATC-initiated)。

关键词不是“失败”,而是“安全窗口已关闭”。


什么时候应该 Go-Around?

以下这些情况,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执行 Go-Around

视觉因素

  • 接近地面才发现跑道偏离严重
  • 下滑道过高或过低,纠正困难
  • 暴风、湍流、风切变影响下滑姿态

程序或准备不足

  • 速度未稳定在目标进场速度
  • 飞机姿态、配置(如襟翼)未就绪
  • 接地前操作混乱(还在调电台、转播)

外部干扰

  • 前机未脱离跑道
  • 跑道上有障碍物或动物
  • ATC 要求你复飞

简单记忆口诀:

“Unstable = Go-Around”
只要下滑不稳定,就别强行落地。


正确的 Go-Around 执行步骤(适用于单发活塞飞机)

可以套用以下通用流程,训练时也建议熟背:

1. Power – Full throttle(推力)

  • 立即推满油门,确保引擎输出最大动力

2. Pitch – Climb attitude(姿态)

  • 稳定爬升姿态,控制空速
  • 目标速度:Vy 或指定复飞速度(如 76 KIAS)

3. Flaps – Manage in stages(襟翼)

  • 若使用全襟翼:
    • 第一阶段收回至中位
    • 空速正增长后再完全收回

4. Positive rate – Confirm climb

  • 注意高度是否持续上升,确认正爬升率

5. Communicate – 通知ATC

  • “Going around” / “Missed approach”
    • VFR 时报告“重新进入交通流”
    • IFR 时执行 missed approach 程序

常见错误(你可能也做过)

错误行为后果
油门拉太慢或犹豫动力不足,可能无法及时拉起
姿态过大导致失速常见于慌乱操作,尤其高度低时极危险
忘记处理襟翼气流紊乱、升力不足、飞行不稳定
不报告塔台或其他飞机导致交通冲突或空中混乱
勉强落地不肯Go-Around风险最大,失速、跑道外接地、机腹着陆都可能发生

心态建设:把Go-Around当成“正常流程”

很多飞行员在训练时把Go-Around看作一种“失败”,这其实是个很危险的认知。
要知道:

  • 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规则规定你必须落地
  • 民航飞行员也常常复飞,他们不会为此感到羞耻
  • 教练会更担心你不敢复飞,而不是你“复飞太勤快”

建议做法:每次着陆练习都主动加练一两次 Go-Around,培养肌肉记忆。


总结

Go-Around 是飞行中最被低估的救命技能
当你犹豫是否要复飞时,往往就是最该复飞的时刻。

记住:落地是选择,复飞是权利,安全是底线。


Discover more from A Fly and Travel Blog
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.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