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飞行安全的众多威胁中,有一种听起来令人困惑却代价极高的事故类型 —— CFIT(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)。它指的是:飞机处于完全可控状态,却在飞行员无意中撞上地形、障碍物或水面。换句话说,飞机本身没有机械故障,也没有失速或失控,但因飞行员没有察觉到地形位置或高度偏差,最终导致了撞地事故。
这类事故通常发生在能见度较差或态势感知丧失的情境中,是航空史上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类飞行事故之一。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:什么是CFIT?为什么会发生?我们又该如何避免?
一、什么是 CFIT?受控却撞地的悖论
CFIT(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) 的字面意思是“受控飞行撞地”,它的最大特点是:
✅ 飞机本身没有任何机械或系统故障
✅ 飞行员仍然控制着飞机
❌ 却因未察觉地形、障碍或飞行姿态错误而撞击地面或障碍物
常见情境包括:
- 夜间或IMC(仪表气象条件)下的进近与复飞
- 地形起伏显著的区域(如山区、峡谷)
- 缺乏雷达覆盖或地形警告系统(EGPWS)的老旧机型
- 飞行员疲劳、沟通失误、任务分工不清等人为因素
二、CFIT 的惊人代价:那些真实发生的事故
✈ Korean Air 801(1997)
波音747在关岛进行夜间ILS进近时,由于飞行员提早下降、未遵守进近程序,加上地形预警系统被关闭,最终撞山,造成228人死亡。
✈ American Airlines 965(1995)
这架波音757在哥伦比亚卡利机场误设导航点,导致偏航进入山区区域,在飞行员意识到前已经撞山坠毁,159人遇难。
✈ 飞行训练界的案例
CFIT 并不只出现在商业航班中。许多私人飞行员、学生飞行员在夜间飞越山区、错误估计地形高度,或在 IMC(仪表气象条件)中失去态势感知,也同样面临 CFIT 风险。
三、为什么会发生 CFIT?常见诱因全解析
1. 态势感知不足(Loss of Situational Awareness)
这是 CFIT 的核心原因。飞行员误判自己的位置或高度,低估了周围地形的危险性。
2. 视觉受限:夜间、IMC 或迷雾环境
在失去视觉参照物后,飞行员更容易产生空间迷向或“视觉欺骗”(如黑洞效应),进而错误下降。
3. 飞行程序执行错误
如在非精密进近时未捕捉 MDA(最低下降高度)、未正确识别航向点,都会导致飞机过早接近地面。
4. 任务负荷过高 / 船组沟通失效
在工作负荷大或交流不畅的情境中,飞行员可能忽略重要参数或提醒。
5. 没有 EGPWS(增强型地形预警系统)
许多轻型通航飞机、老旧机型并未配备地形警告系统,无法给予飞行员提前预警。
四、如何有效预防 CFIT?实用飞行安全建议
✅ 安装 EGPWS 或类似系统
增强型地形预警系统能通过数据库判断当前飞行是否接近危险地形,并及时发出警报(如 “Terrain! Pull up!”)。
✅ 制定并遵守最低安全高度
在飞行计划中加入 MSA(Minimum Safe Altitude),在山区飞行时增加1000-2000 英尺地形裕度。
✅ 熟悉航图与地形图
尤其是 VFR 飞行员,不要完全依赖视觉判断,学会使用航图、地形剖面等辅助工具。
✅ 保持 IMC 情况下的精确程序飞行
如果遇到进近能见度下降,坚决执行复飞(Go-Around),不要试图“探底”或冒险降落。
✅ 加强 CRM(机组资源管理)与双人核对
飞行中保持开放沟通,鼓励副驾驶、飞行教员及时指出偏差,彼此提醒。
五、私人飞行员特别注意这些 CFIT 场景
即使是 VFR 训练或休闲飞行,也要警惕以下高风险场景:
场景 | 风险因素 | 建议措施 |
---|---|---|
夜航返场 | 地形不清、机场灯光弱 | 使用航图,设定最低飞行高度 |
飞越山区峡谷 | 易失去通信/视觉参照 | 避免晚间飞行,规划地形裕度 |
VFR into IMC | 视觉突然丧失,慌张操作 | 立即转入仪表飞行或复飞 |
疲劳飞行 | 判断力下降,反应迟钝 | 每次飞行前确保精神状态良好 |
六、总结:CFIT 并非“意外”,而是可预防的悲剧
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 并不是某种偶然现象,而是长期忽视态势感知、程序纪律、地形安全所累积出的隐患。
它不是发生在技术失控,而是发生在认知盲点。
每一位飞行员都应该意识到,在飞机性能、天气条件之外,大脑里的“地图”是否清晰,才是决定飞行安全的关键。
飞得高不是关键,飞得对才是。保持对地形的敬畏,是飞行中最基本的安全尊重。
Discover more from A Fly and Travel Blog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