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学习飞行的过程中,有些小细节看似无关紧要,实则至关重要。Flaps(襟翼)使用的时机与顺序,就是飞行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。不少学生在教练提示前就习惯性地“一键到底”,把Flaps直接拉到最大角度,却不知道,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其实隐藏着不小的风险。
错误的Flaps配置不仅会影响飞行姿态和进场稳定性,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速、加长落地距离或在Go-Around时失控。
这篇文章,我们就来聊聊:
- 什么是Flaps,它的作用是什么?
- 不同训练机型的Flaps配置差异
- 下放Flaps的正确顺序与速度控制
- 飞行初学者常见的五大Flaps使用错误
- 如何建立正确且高效的Flaps使用习惯
什么是Flaps?作用远比你想的多
Flaps 是安装在飞机主翼后缘的活动面。通过改变翼型、增加翼面积和迎角,它可以有效提升飞机的升力和阻力,从而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。
常见用途包括:
- 起飞阶段:下放少量Flaps(一般为10°–15°),以提升初始升力,缩短滑跑距离,适合软场或短场起飞;
- 进近与降落阶段:逐级下放Flaps(例如 10° → 20° → Full),帮助飞机在较慢速度下保持升力,使进场更稳定;
- 应对障碍物:快速增阻,使飞机更陡峭地下降,常用于高障碍短场进近;
- Go-Around复飞:正确操作Flaps能避免剧烈姿态变化,确保安全复爬。
很多飞行员将Flaps视作“飞行节奏的调节器”,控制得当,它能大幅提高你的可控性与安全冗余。
不同训练机型的 Flaps 配置对比
每种训练机的Flaps操作方式、角度设定、响应速度和最大允许使用速度(VFE)都不尽相同。飞行初学者如果不熟悉差异,容易在操作中产生误判,比如“下了却没反应”或“拉得太猛导致失速”。
以下是四款主流训练机型的Flaps配置简表:
飞机型号 | Flaps档位设置 | 最大角度 | VFE限制速度(KIAS) |
---|---|---|---|
Cessna 172S | 10° / 20° / 30° | 30° | 85 |
Piper Archer | 10° / 25° / 40° | 40° | 102 |
Diamond DA40 | 0° / 20° / 42° | 42° | 108 |
Cirrus SR20 | 0° / 50% / 100%(约32°) | 32° | 104 |
温馨提示:这些数值因机型与制造年限略有不同,操作前请始终查阅该机的POH。
Flaps应该怎么放?不是“拉到底”就完事
Flaps并非“越多越好”,在降落过程中,它应当分阶段下放,每一档位配合不同的飞行速度与姿态调整,确保飞机始终处于可控状态。
推荐的标准操作流程如下(以Cessna为例):
- 转Base或准备减速阶段
- Flaps设为10°,将速度减至约85–90 KIAS;
- 转入Final或初段稳定进近
- 下放至20°,速度控制在75–80 KIAS;
- 确定跑道方向正确,障碍物清除
- 选择是否设为Full(30°或40°),速度保持在65–70 KIAS。
这样做的好处:
- 每次下放都有速度缓冲;
- 减少姿态突变与迎角风险;
- 保持进场视角稳定、着陆节奏自然。
飞行初学者常见的 Flaps 使用错误
1. 一次性“拉满”,忽略速度与姿态
许多学生飞行员习惯在Final阶段直接将Flaps从0°拉到30°或40°,尤其在紧张或下降不足时“补救”。
危险在于:升力骤升但速度不足,易陷入高迎角状态,造成Buffet或高度丢失。
正确方式:分段拉Flaps,每次下放后观察速度是否下降、姿态是否稳定。
2. 着陆后忘记收Flaps继续滑行或起飞
保持全Flaps状态滑行,会造成过大阻力,拖长滚滑距离;若未及时收回就Touch and Go,飞机将难以建立升力与速度。
建议:一接地后迅速将Flaps调整回起飞设定角度(如10°或0°),配合满油门动作流畅切换。
3. Flaps未设定就减速/转弯,导致控制不良
有些人进入Base前就开始猛减速,结果速度降下来了,Flaps却没打开,进而造成临界迎角、控制迟缓。
建议:根据飞行阶段设定对应Flaps角度后再减速,避免“空档滑行”。
4. 起飞时Flaps设定错误或直接忘记放
特别是在软场/短场起飞中,Flaps角度的微小差异可能显著影响滑跑距离与初始爬升率。
建议:起飞前务必使用Checklist,确保Flaps设定正确。一般短场推荐10°,软场可根据场地条件微调。
5. Go-Around时一次性收掉Flaps
这是最严重、最常见、最容易被忽视的错误之一。
新手在Go-Around时为了迅速恢复爬升,常常将Flaps一次性从30°直接拉回0°。这种做法会瞬间损失大量升力,导致飞机短暂下沉,甚至直接触地或失速,极其危险。
正确流程如下:
- 确认并设满油门(Full Power)
- 建立正爬升率(Positive Rate)
- 逐级收Flaps(30°→20°→10°→0°)
- 持续修正方向与姿态,注意高度表与速度表
一句话提醒:Go-Around不是拉杆跑路,而是一个带节奏的安全流程。
如何养成良好的 Flaps 使用习惯?
一名合格飞行员的“肌肉记忆”,从每一次Flaps操作开始。
- 将 Flaps 检查融入每次起飞与落地流程中(GUMPS或Before Landing Checklist);
- 熟记各机型 VFE(最大允许Flaps速度)并时刻关注当前速度;
- 逐级操作、观察反馈,不急不慌;
- 每次飞新机型前,查看POH并做一次模拟操作;
- 与教练多沟通,不怕多问一句“现在可以下Flaps了吗?”
总结:学会“与 Flaps 对话”,才能掌控飞行节奏
Flaps 虽然只是主翼后方的一小块活动面,却直接关系到飞行的安全边界、进近手感与姿态可控性。它不是单纯的“按钮操作”,而是你与飞机“沟通飞行节奏”的语言。
从新手飞行员到资深机长,Flaps使用都是一门值得反复打磨的技巧。谨慎对待每一次展开与收起,才是真正的飞行专业精神。
Discover more from A Fly and Travel Blog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