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行前的天气准备是安全飞行的第一步。在航空领域,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三个常见的天气播报系统:ATIS(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)、AWOS(Automated Weather Observing System) 和 ASOS(Automated Surface Observing System)。虽然它们的名字听起来相似,功能也有重叠,但其实各有侧重、用途不同。
Continue reading
飞行前的天气准备是安全飞行的第一步。在航空领域,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三个常见的天气播报系统:ATIS(Automatic Terminal Information Service)、AWOS(Automated Weather Observing System) 和 ASOS(Automated Surface Observing System)。虽然它们的名字听起来相似,功能也有重叠,但其实各有侧重、用途不同。
Continue reading
在飞行世界中,时间精确度至关重要。无论是飞行计划、空域协调,还是跨时区的航线安排,飞行员和航空管制员都必须“用同一套时间说话”。这套全球统一的时间标准,就是我们常听到的 Zulu Time(祖鲁时间)。虽然听起来像是某种密码,其实它就是一种没有时区偏差的世界协调时间(UTC),确保全球飞行任务在不同国家、地区、时区之间都能无缝对接。
因此,Zulu Time = UTC ≈ GMT(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下)。Zulu nomenclature 主要用于确保时区一致、不受本地时间、夏令时干扰。
“Zulu”的命名来自于NATO 音标字母表,Z 的发音为 “Zulu”:
因为 UTC 的 “0 时区”被称为 “Z” 区,所以在航空中用“Zulu time”来表示该标准时间。
采用 Zulu Time 的主要原因,是为了在跨时区、国际飞行环境中避免混乱与误解。具体优势包括:
举个例子:一班航班从纽约起飞到洛杉矶,中间可能跨多个时区。如果都用各自本地时间安排,那么时刻表和报告极易混乱。统一用 Z 时间,就不会“起飞时间在纽约是早上 10 点,洛杉矶却说下午 1 点”的尴尬情况。
掌握 Zulu 转换并不复杂,但要注意时区偏移和夏令时(DST)调整。以下是常用步骤与注意事项。
假设你在某地有本地时间,要转为 Zulu 时间(UTC):
例如:
| 时区 | 标准时间偏移(STANDAD) | 夏令时偏移(DAYLIGHT SAVING) |
|---|---|---|
| Eastern (EST) | UTC−5 | UTC−4 |
| Central (CST) | UTC−6 | UTC−5 |
| Mountain (MST) | UTC−7 | UTC−6 |
| Pacific (PST) | UTC−8 | UTC−7 |
美国飞行员常常会用这个表来快速换算。
Zulu 时间不仅是理论,更贯穿于你飞行学习、调度和操作的各个环节:
气象观测(METAR)和气象预报(TAF)都统一以 Z 时间标注。报告中的时间后一律带 “Z”(如 “072154Z” 表示当月 7 日 21:54Z)。
在机场公告、气象通讯中,很少使用本地时间。
航班起降时刻、途经点 ETA / ETD、航线时间都用 Z 时间进行统一协调,避免跨时区运算错误。
飞行员向 ATC 报告通过某导航点(fix)、进入某空域、起飞/着陆时间等,都以 Z 时间表述,确保控制中心与飞行员同步。
飞行记录、里程小时数、航班日志、异常事件报告(如遇险、紧急操作时间戳)通常以 Z 时间写入,避免因地区差错产生时间混乱。
NOTAM、航路 / 空域 / 遥控程序等的起止时间一般以 Z 时间标注,使全球所有相关人士都能统一理解。
假设某 METAR 报文为 KBDN 072154Z ...
某航班 ETA / ETD 发布为 1400Z
本地时间 23:30,时区偏移 +3 小时
在飞行训练或航空知识学习中,“飞机发动机类型”常常被忽略,但实际上这是决定飞机性能、用途与飞行体验的关键参数之一。
Continue reading
在美国学习飞行或从事飞行工作时,你会频繁听到一系列缩写:FAA、FSDO、NTSB、NASA Report、ATC、TSA、CBP…… 它们不仅仅是字母组合,而是你飞行过程中最常接触的机构与资源。理解这些机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,可以帮助你顺利完成训练、合法飞行,并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。
Continue reading
Adverse Yaw,中文常译为“反向偏航”,是指在飞机滚转(roll)过程中,机头短暂地偏向与滚转方向相反的现象。这一现象普遍出现在使用副翼进行转向的瞬间,是飞行员必须理解与控制的关键气动效应。
Continue reading
在飞行安全的众多威胁中,有一种听起来令人困惑却代价极高的事故类型 —— CFIT(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)。它指的是:飞机处于完全可控状态,却在飞行员无意中撞上地形、障碍物或水面。换句话说,飞机本身没有机械故障,也没有失速或失控,但因飞行员没有察觉到地形位置或高度偏差,最终导致了撞地事故。
Continue reading
“飞机为什么会掉下来?”这不是一个哲学问题,而是每一位飞行员必须彻底理解的问题。在飞行训练中,教官总会特别强调“失速(Stall)”和“自旋(Spin)”的重要性。虽然在高空中飞得慢似乎不危险,但一旦飞行迎角超出临界点,升力骤减、控制丧失的风险就可能瞬间发生。
Continue reading
在学习飞行的过程中,有些小细节看似无关紧要,实则至关重要。Flaps(襟翼)使用的时机与顺序,就是飞行初学者最容易忽略的问题之一。不少学生在教练提示前就习惯性地“一键到底”,把Flaps直接拉到最大角度,却不知道,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其实隐藏着不小的风险。
Continue reading
在飞行训练中,软场(Soft Field)与短场(Short Field)起降是每一位学生飞行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。虽然两者都属于“特殊场地”操作,但它们的使用情境、重点操作和飞行逻辑却有显著差异。
Continue reading
航空是一门不断突破人类极限的艺术。从第一次起飞、第一次跨洋飞行,到第一位女性飞行员和第一架喷气客机,航空历史充满了令人惊叹的“第一次”。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几条有趣的航空史知识,一起飞越时间的跑道!
Continue reading